
1、质量管理,宏观意义是指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管理,微观意义是产品质量管理。我们通常指微观意义质量管理,质量管理是指产品质量(quality management)是指确定质量方针、目标和职责,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、质量控制、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。
2、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。质量管理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,它要求围绕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,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,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。因此,质量首先是一个满足客户需要和要求的问题。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的焦点必须放在为客户服务并使之满意上。
3、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。两者的区别在于概念不同、职能范围不同和作用不同。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,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、实施、检查和监督,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、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,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。
4、质量管理(quality management)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的管理。侧重在部门职能和活动的表述,其中包括质量方针的制定及所有产品、过程或服务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织、实施。质量保证(quality assurance)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,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。
制造过程直接影响产品质量,是质量形成的基础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: 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,控制各工序质量,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环节。 促进文明生产,确保生产节奏性、工艺纪律和现场管理。 开展质量分析,掌握废品及成品质量动态。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,采用统计方法如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。
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,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,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。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,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,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,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。
它主要的工作内容有:开展技术服务工作,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;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。
“全面质量管理”的内容包括()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。